禮 讓
部門:財務科 作者:譚鵬飛 | 發布時間:2017/11/30 | 瀏覽次數:
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,禮讓一直是人們推崇的做人的最高境界。在我們很小的時候"孔融讓梨"的故事就伴隨著我們成長,教育著所有的華夏兒女。論語里說"能以禮讓為國乎?何有?不能以禮讓為國,如禮何?"邢昺疏:"禮節民心,讓則不爭。"葛洪《抱樸子·詰鮑》:"衣食既足,禮讓以興。"道出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。我們的一舉一動。在外面代表的是一個家庭的素質,在另外一個國度則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素質。
不言而喻,文明禮讓關系的不僅是自己的形象,更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素質,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。
在我們安陽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,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文明禮讓帶來的魅力。在車水馬龍的街頭,少了一些"圍觀群眾"多了一聲真摯的"道歉"。"小伙子你走吧,我沒事"多么樸素的話語,卻帶著溫暖人心的力量。尤其是我們安陽在全市推行的"禮讓斑馬線",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些和諧,讓車與車之間多了一些友好和秩序;少了一些煩躁的汽笛聲,多了一分鐘安靜的等待。
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禮讓,在家庭禮讓,讓家人關系更加親密;在單位禮讓,讓我們的工作關系更加融洽;禮讓在路上,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。